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讲座 > 正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孙伟教授受邀到我校作学术讲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4-24 】

4月12日下午,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教师、河南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孙伟教授受邀到我校武鸣校区,为师生作题为《悬针篆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的学术讲座。我校党委书记李丰生出席,全校师生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人间四月芳菲尽,三角梅花正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南宁来。”孙伟教授以诗开篇,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南宁四月天的喜爱。在讲座中,孙教授介绍了悬针篆书法的历史和艺术特点。他指出,悬针篆最早产生于西汉王莽新政,铸刻在钱币上,延续至今二千多年,是汉字书法字体的瑰宝。悬针篆是小篆的别体,其字向下笔画垂而尖,线条纤细,纤直如悬针,呈现大气、庄重、整齐又灵动潇洒的特点。孙教授谈及新时代悬针篆书法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他多年笔耕不辍,坚持传承性创作;二是融入时代需求,他将悬针篆转化录成电脑输入法字库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出版悬针篆书法著作、开展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课题申报。孙教授还展示了他用悬针篆书写的毛泽东诗词十五米长卷,他精彩的学术讲座和精湛的书法技艺赢得了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孙教授希望在座的师生们学习传承书法的同时,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胸中有大义、心中有社会、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书法人,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情尽义、尽忠尽孝。

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中,孙教授指出,在处理书法博与专的关系上,要“崇学博观,去非约取”,观千剑而后识剑;在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上,要“科学性传承、传承性创新、创造性转换”;在处理古今书籍学习上,要以古为徒、古为今用,使用时要区别对象、区别环境。互动之后,孙教授无偿赠予我校“悬针字库”的使用权,希望使篆书的历史传承在高校持续发扬光大。三位学生代表上台朗诵了中国硬笔书协副主席司马武当先生为孙伟教授撰写的《悬针篆赋》,表达对孙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讲座即将结束之时,孙教授向我校赠送墨宝,以悬针篆书法为我校70周年校庆题词:七十载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九万里事业辉煌山高水长。学校党委书记李丰生教授恳切地赞扬了孙教授“传书不倦、挚爱学子”的治学态度和师道精神,对孙教授得知今年为我校办学70周年后,彻夜未眠为南宁师范大学写贺词、留墨宝,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为孙教授颁发了南宁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证书。